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1981年,「張老師月刊」正式出現在市面上。這原本是救國團「張老師」的內部通訊,改版上市

你「累」了嗎?休息學問大!

你「累」了嗎?休息學問大!

你「累」了嗎?休息學問大!


文/連芯 攝影/李昌元

 

說到休息,不免讓人想到日常生活中的重頭戲之一「睡眠」。近年來,不少研究、報導都強調充足睡眠的重要性,其中,最令國人正視的是臺灣學生普遍睡眠不足。顧及睡眠對身心與學習狀態的影響,目前已經有許多學校開始試辦延後到校。

 

睡眠與休息對身心的影響確實難以估量,新近有不少新的相關研究出爐,例如:針對英國青少年的長期研究發現,睡眠不足的青少年,十四年後犯罪的機率比睡眠充足的青少年高出四.五倍。另外,芬蘭的研究指出,睡不足七.七小時的學齡兒童,過動程度與衝動性都會比較高,雖然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,與睡眠充足的兒童類似,但是整體評估,ADHD(注意力缺乏過動症)的指數都偏高。

 

睡眠不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,在調整睡眠時間和質量之後,大多可以有明顯改善,不過,如果是長期累積的疲累與睡眠不足,則可能無法僅靠睡眠來彌補。


多年前就有專家呼籲,就算是疲累,也要能夠區辨「累」(tired)與「疲勞」(fatigue)的差異。所謂「累」,就是身體能量尚充足,只是在疲累狀態時,可能比較健忘、沒有耐心、身體沉重,或是使用肌肉時覺得有點虛弱。「疲勞」則是除了疲累感之外,通常還會無法專心、易焦慮、身心耐受力降低,甚至入睡困難,或者因此變得凡事提不起勁、活動力差,而且就算是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也無法紓解這種現象。

 

有的專家還將疲累的程度分成「身體疲勞」和「心理疲勞」,認為身體疲勞就是肌肉虛弱、肌力不足,而心理疲勞則涉及難以專注、昏昏欲睡。兩者雖然不同,但是經常同時出現,通常是身體疲勞先開始,長期下來就會出現心理疲累。


整體來說,比一般的「累」還嚴重的「疲勞」,就是身心出現無法跟上日常活動的警訊,尤其需要特別關注。

 

「疲勞」的凶手不只一個
通常「累」了或睏了,充分休息後通常就可以恢復。但是,「疲勞」可沒那麼簡單了。有專家認為,疲勞通常是多種因素累積而成,因此沒那麼容易對付。

造成「疲勞」的原因可能有:
*睡眠不足。熬夜、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礙。若是生活作息頻頻改變,也容易出現睡眠問題。

 

*情緒、心理問題。壓力和擔憂是造成心理疲累的兩大因素,其他,像是失落感、絕望感,或是局勢失控,也都可能造成心理疲累。還有,家裡有新生兒或是病人,長期照顧下,也容易產生心理疲累。

 

*生理問題。內分泌失調、心肺功能不佳,或是各種疾病、慢性疼痛、過度運動…,也都可能引發疲勞。

 
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經調查發現,每五位美國人當中,就存在一位隱性的疲勞人口;也有英國學者表示,人類並不容易辨認疲勞,這也可能是英國校園裡,並非經常性翹課的兒童中,約有1%會出現並非病痛的缺席原因。

 

對付疲勞,睡眠有技巧
既然休息可能無法澈底解決疲勞,那該怎麼做呢?
 

除了適度解決上述造成疲勞的原因之外,找出生活的壓力源、調整作息,也是必要的。另外,睡眠是相當重要的一環,不過,也要睡得有技巧:

*盡量固定時間就寢、起床。寢室的溫度要適中,太冷或太熱都會影響睡眠品質。就寢前兩小時不要進食,逐步讓身體放鬆下來,可以泡個澡或聽輕音樂。還有,聽說寫日記對睡眠也有幫助。

 

*三餐定時定量。維持標準體重;不要短時間劇烈節食,以免影響睡眠。少量或完全不攝取酒精或咖啡因。

 

*適度的活動/運動。如果只是疲累,運動通常具有調劑、紓解的功效,但如果是處在疲勞狀態,這時,運動便是沉重的負擔。不過,請記得慢慢打破「疲勞─不想動─更疲勞」的惡性循環,保持固定的活動與運動,循序漸進,對睡眠會很有幫助。

 

時時好眠,心情好比中樂透
當疲勞逐漸消除、身體能量恢復,能睡好覺、睡飽覺,身心功能便能夠恢復和充分發揮。近期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即指出,當人的睡眠品質改善以後,不僅變得健康,心情也會大幅變好,這跟進行八周的認知行為治療,或是中樂透的效果,還挺相似呢!


更多精彩內容都在這裡!
讀書吧,電子雜誌
Hami書城
Pubu電子書城
 

詢價留言

您好,如有任何詢價需求,請善用這裡的【詢價留言】我們在收到您的留言時,會盡快處理及回覆!

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
同步成為台灣黃頁詢價供應商。
To:
張老師

聯絡人:張**

Email:s**s*@lppc.com.tw

詢價回覆率:100%

免費諮詢
https://0425774309.web66.com.tw/web/News?postId=1343682萬柿加油,獎落我家

萬柿加油,獎落我家

打造一個會做生意的網站,自帶流量、保證有單! 前往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