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1981年,「張老師月刊」正式出現在市面上。這原本是救國團「張老師」的內部通訊,改版上市

幸佳慧:曾經被「打開」,我也想要「打開」更多人

幸佳慧:曾經被「打開」,我也想要「打開」更多人

幸佳慧:曾經被「打開」,我也想要「打開」更多人


文/周佳蓉 相片提供/幸佳慧

 

孩子走到池塘邊,池塘裡的月亮對著他笑,讓他想起了媽媽以前在床邊說故事時的微笑,孩子想著想著就唸起了故事:「從前從前,有個公主在森林裡迷了路…。」


巨人聽到聲音,睜開了眼,決定爬起來找尋那個聲音。他在池塘邊找到了一個小孩。


「喂,小鬼,你剛剛是在說故事嗎?」


「是啊,我也想要聽故事,但是我的爸爸媽媽死了,沒有人說故事給我聽。」
 

「原來是這樣啊,讓我想想…那這樣好了,從現在開始我就當會吃人的巨人,你每天晚上說故事給我聽,我就不吃掉你。現在,快告訴我公主後來怎麼了?


就這樣,每天晚上孩子到池塘邊說故事給巨人聽。直到媽媽說過的故事都說完了,他便帶著故事書到池塘邊,唸故事書給巨人聽,有時候也教巨人認識一些簡單的字。
 

後來換成巨人每天晚上來孩子家中,幫孩子把書架上的書拿下來,孩子就在房間唸故事給巨人聽。


有時候巨人也想唸故事給孩子聽,可是巨人看不到書上的字,於是巨人會拿起書來假裝看得懂,然後再自己編:「從前從前啊…」


奇怪的是,現在只要晚飯過後,村子裡的孩子就會一個一個不見,跑來找巨人。
 

孩子們特別喜歡聽巨人講故事,他們會趴在巨人身上聽得咯咯笑的,這時候巨人就得停下來說:「不要搔得那麼用力,我好癢喔!」

──幸佳慧《大鬼小鬼圖書館》

 

「高大的巨人最後躺了下來。」幸佳慧特別提起故事中的一幕,那是她故意安排的橋段,「巨人象徵著成人,他不是那麼可怕,也不必帶著權威,他也可以蹲下來跟小鬼們一起玩耍;而書本就是連結大鬼與小鬼的橋樑。」她說,閱讀就是如此有魔力,可以讓親子之間有親密的互動與緊密的依附。當大人放下掌握知識的權威後,孩子便能自己藉由書本探索世界,甚至還能啟動創造力。

 

這本可愛又傻呼呼的繪本,是幸佳慧心目中閱讀該有的樣子。

 

不該只待在象牙塔裡
採訪當天一到約定時間,只見幸佳慧拖著一只行李箱,又拎著一大袋書,風塵僕僕地來到。原來,幾個小時前,她才剛結束花蓮的演講便隨即趕往臺北。

 

目前旅居紐約的她,每次回臺灣就僅只一個多月的時間,然而她卻一刻也不得閒,馬不停蹄地跑遍全臺,為孩子們說故事;向老師、家長們講述閱讀的重要。她形容自己正在進行一場「閱讀搶救大作戰」:「時間是不等人的,得要趕快推動,讓每個孩子都能受益於閱讀才行。」她的匆忙奔走,是為著孩子的權益。

 

大學就讀中文系、碩士選擇藝術研究,之後又到英國取得兒童文學博士,大多數的人會認為,這條路理所當然會繼續往學術前進,可是幸佳慧卻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路。

 

「文學是一名公主,學術則是一座尖塔;公主很漂亮,可是若關在尖塔裡,大家都無法認識她。」她認為,文學應該像喝水、呼吸那般自然,而不該只有少數人才能享用。「我曾經受到許多好故事的影響,現在,我也想將這樣的感受回饋給其他人。」幸佳慧不願走「公主路線」,她要保住閱讀資產,她要讓家長、老師與孩子一起重視閱讀。她笑說,有這番「病識感」是來自英國留學的那段衝擊。

 

在國外,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單位都不遺餘力地推動閱讀,而且繪本創作者的取材大膽、創新而多元,讓繪本不只是童言童語,甚至成為社會改革的發聲筒。

 

可是反觀臺灣,繪本淪為禮貌教育、品格教養的載體,少了對周遭生活的關懷,趣味與豐富度都大不如人,讓她納悶道:「難道腦袋也有地域之分嗎?」但很顯然地,腦袋沒有差別,是教育所帶來的差異。「尤其當我在國外的書中讀到我所不熟悉的臺灣時,那種震撼更是強烈。」她形容,長那麼大才發現自己被過去的教育給蒙蔽了,這是很蒼涼的。

 

 

全文未完,更多精彩的內容都在這裡
讀書吧,電子雜誌
Hami書城
Pubu電子書城
 

詢價留言

您好,如有任何詢價需求,請善用這裡的【詢價留言】我們在收到您的留言時,會盡快處理及回覆!

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
同步成為台灣黃頁詢價供應商。
To:
張老師

聯絡人:張**

Email:s**s*@lppc.com.tw

詢價回覆率:100%

免費諮詢
https://0425774309.web66.com.tw/web/News?postId=1343680甜柿A咖、B咖,傻傻分不清楚

甜柿A咖、B咖,傻傻分不清楚

打造一個會做生意的網站,自帶流量、保證有單! 前往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