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1981年,「張老師月刊」正式出現在市面上。這原本是救國團「張老師」的內部通訊,改版上市

「小燈泡」的一堂課

「小燈泡」的一堂課

「小燈泡」的一堂課

文/編輯部 攝影/黃念謹

 

3月28日,一個平凡的日子,陽光、輕風、微塵,在大街小巷如常地流動中午時分,和媽媽同行的四歲小女童,突然遭到殘忍殺害

民眾的情緒高張,如同沸水般翻騰激昂,有著對女童的心疼與不捨、對凶嫌的忿怒斥責、對女童母親的同情憐憫,以及,對政府、政策的不滿和建議…。

讓我們暫停所有對外的指責和要求,回返自身,看看自己可以做什麼;能不能善盡本分、義務和責任,直接間接地讓問題和傷害降低。

月刊邀請了四位專家,從自身的專業領域,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建議。期盼透過他們的提醒和呼籲,讓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「能」與「未盡」。(依發言者的姓氏筆劃排列)
 

吳佑佑(兒童心智科醫師、宇寧身心診所院長)

從不同的角度,積極且正向地面對和處理

我對凶嫌並不瞭解,不清楚他的精神狀況到底有什麼問題,不過,我就從精神疾病的認知和面對來談談。

人難免會生病、會發生意外,我們很難保證只要怎麼做,就絕對可以預防,只能在能力範圍內盡力降低發生率,或者及早就醫,讓病情不致惡化。

尤其是精神疾病,不像其他疾病有相對明確的辨識度,所以,當孩子小時候出現行為超乎平常表現,或許大人有警覺,卻不一定可以明確掌握,很容易就當成是情緒問題而忽略、延誤就醫。

這些年我時常入校演講,便是希望提高老師對於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背後,真正原因的瞭解和掌握,及時進行適當的處置。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,有些是生理遺傳因素,有些則是來自於外界的刺激,像是學習成就低落、不被認同…。所以,當老師擁有正確的認知,一方面可以協助家長,對孩子的異常行為做出比較正確的判讀,進而協助輔導、就醫,或是提供多元的取代學習,讓孩子從中獲得正向的成功經驗,降低情緒行為問題的發生。

當然,還是希望政府加強衛生福利制度。精神疾病的早療絕對是重要的,卻也是一條長路,但是,現今的制度和政策,不但沒有培養足夠的專業人才來幫忙,就算有人才,往往也因為福利不好而不想從事這行業。另外,龐大的醫療費用和嚴格的限制標準,讓許多弱勢家庭無力負擔或是享用不到。

請家長不要忌諱帶孩子就醫;請教育單位提供更多元的學習方案;請政府給予充裕的資源和福利,這是我想要表達的。(文字整理/高惠琳)
 

陳質采(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)

愛,恆定

一把刀,劃開巷弄的寧靜,割斷了小燈泡的生命,觸動了對兒少安全的疑慮,也掀起了狂飆的輿論。

當活潑年輕的生命莫名戛然而止,我們難過痛心,也焦慮害怕。面對如此巨大的哀傷,排山倒海的恐懼與挫敗隨之而起;脆弱而無能面對的我們慌了手腳,開始討伐,把所有可能的威脅一一株連,以為把這些威脅一一鏟除,世界就可以回到什麼也沒發生的空白完美;我們也在炮聲隆隆的輿論中,站在所謂的正義一方,急就章地以極刑、放寬精神疾病的強制治療來解除身為旁觀者的不安。

感謝小燈泡的家庭,小燈泡媽媽的愛是如許的堅定不移,讓她比任何人更有勇氣面對、凝視心中的哀傷。淚水不會停止,但來自愛溫暖的風吹拂,使得人心也柔軟理性起來。

害怕難免,擔憂難免,學著冷靜凝視,不急著規避心中的忿怒不安,才能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或在意什麼。身為一名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,常感到人們無法視大腦為器官,對這些神經生理的無知,使得人們諱疾忌醫,而治療成效的緩慢,在這急速運轉的社會,更加深人們不想就醫的意願,因病被遺棄的世界,就顯得更黑暗無情了!

學習如何坦誠面對自己的脆弱與病,我們和世界才會更趨完善行醫經年,當事件告一個段落後,人們又回到生活的常軌中,我更希望的是,喚回孩子在多元世界中冒險的勇氣和對人的信任,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養分。生活中要有許多互相陪伴和關心的歡樂點滴,以及愛的重要信念,才足以抗衡無常人生。

一盞燈熄了,來自媽媽偉大的愛,永不止息,只期盼能綿延帶來更多的希望。


繼續閱讀-->http://www.lppc.com.tw/ch60/CH2/2818/MD/MD1194650.html

 

 

 

詢價留言

您好,如有任何詢價需求,請善用這裡的【詢價留言】我們在收到您的留言時,會盡快處理及回覆!

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驗證碼圖片
同步成為台灣黃頁詢價供應商。
To:
張老師

聯絡人:張**

Email:s**s*@lppc.com.tw

詢價回覆率:100%

免費諮詢
https://lhtopwine.web66.com.tw/web/News?postId=1345913在葡萄酒中您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二氧化硫(so2)嗎

在葡萄酒中您知道自己喝了多少二氧化硫(so2)嗎

打造一個會做生意的網站,自帶流量、保證有單! 前往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