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「放羊的孩子」有那麼好玩嗎?
文/張德聰 文字整理/高惠琳 攝影/黃念謹
三歲的小男孩看完卡通影片後,轉身對他的好朋友說:「我爸爸媽媽明天也要帶我去外太空玩。」
國小二年級的孩子跟老師解釋:「桌上的水瓶是被飛進來的小鳥給弄破的。」
國一學生向父母表示:「老師說發生水災,他家淹水了,他沒辦法來上課,所以今天不考試了。」
面對孩子各種不同的說詞,你會怎麼看待和處理?
沒有人天生愛說謊
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當過「放羊的孩子」,至於為什麼要說謊,相信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由,
*想要取得大人的注意
例如:為了獲得大人的關心和疼惜,謊稱自己身體不舒服或是被人欺負。
*規避可能的責罰
例如:玩過頭,忘了回家時間,於是謊騙是陪同學去買文具。或是功課太多寫不完,騙說作業本忘了帶回家
*滿足期待和需求
例如:很想要手機,捏造謊言,說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都有手機。
*曾經因為說謊而得到好處
例如:搞丟了錢,謊稱是參加學校樂捐活動,還因此換來父母的稱讚和獎勵
當然,也有些孩子並不是故意說謊,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說謊。
從人類心智發展的角度,五歲以下的孩子其實還無法明確區分事實和想像。他們常常因為看了一些影片圖片、聽到一些故事,大腦受到刺激,於是產生想像,並且將這些想像出來的事物當成是真的,甚至把想像和自己的期望串聯在一起。所以,他們並不知道、不認為自己是在說謊。
因此,面對五歲以下孩子的說謊行為,如果是在玩遊戲,大人不妨可以在某種程度下允許這樣的幻想敘述,增進孩子的想像能力和創意。不過,如果是嚴肅的事情,還是要好好思考怎麼引導孩子將現實與想像分開。
引導孩子面對自己的謊言
面對孩子各式各樣的說謊內容,建議大人在第一時間盡量…
繼續閱讀-->http://www.lppc.com.tw/ch60/CH2/2818/MD/MD1194650.html
。
。
。
。
2011春夏台北國際鞋展活動日期:99.1.11~14

